永利官网
yl9193永利举办2020级“创新人才设计实验”结题评审会暨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奖评选会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院本科生科研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术研究兴趣和科学创新能力,2023年12月17日,yl9193永利2020级创新人才设计实验结题答辩会暨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奖评选会在医学图书馆琼苑报告厅举行。yl9193永利副院长杨恩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遗传学系主任罗建沅,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郑铭、康继宏,免疫学系张君、钟超,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战军、王君,神经生物学系张瑛,放射医学系王维斌,病原生物学系王麟,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王光熙,以及部分创新人才设计实验指导教师和2020级、2021级部分同学参加了会议。
结题评审会分为大会报告和展板展示两种形式,学院前期组织专家对2020级64个创新人才设计实验结题项目结题材料进行评审遴选,推荐出14个优秀项目进行大会报告,50个项目进行展板展示,其中推荐的14个大会报告项目作为202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奖的评选项目进行评奖。
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奖由原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汤健教授和积水潭医院原内科孟昭亨教授伉俪于200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捐资设立。为支持北京大学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和表扬参加科研、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yl9193永利就读的本科生,该项目每年由yl9193永利负责评选1次。
上午的大会报告评选环节,邀请罗建沅,郑铭,杨恩策担任评委。14个项目的报告同学依次上台,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精彩展示,评委们从项目的选题合理性、科研方法的严谨性、创新点的独到性、研究进度的完整性以及表达能力等进行了提问和点评。整场答辩会内容精彩、场面热烈,比赛中各位选手清晰流畅的表达、严谨务实的思维、出色机智的应答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最后由罗建沅对大会报告进行点评,他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精彩报告和所展现的深厚发展潜力,强调研究应该具有逻辑性,避免散乱无章。此外,基础知识至关重要,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验设计积累经验,深化理解,不断丰富知识,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报告厅变身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交流空间,康继宏、王君、张瑛、张君、钟超、王麟、战军、王维斌、王光熙受邀对展板展示项目进行了评审。项目组成员在展板前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与评委老师进行热烈和深入的交流互动。评委们的细致指导、深入讨论和用心点评,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历时三小时的现场评审结束后,战军、王麟和张瑛分别代表评委们做了精彩点评,战军着重强调了探索精神、工作的细致性和成果的实现,并指出同学们严谨性与认真性上的不足。王麟建议,在展板的设计与汇报时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逻辑清晰和语言表达。张瑛则对同学们提出了关于科研诚信、正视阴性结果和自信汇报的建议。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角逐和评审,最终余佩隆脱颖而出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特等奖,刘彦君仅居其后荣获一等奖,许依诺、邱婉婷荣获二等奖,吴一鹤、马浩翰荣获三等奖,伍铤、刘一冉、郑荔文、吕俊萱、邓韬、刘霄、刘雨辰、周云煊荣获优秀奖。沈宇航、倪悦然、郝文琴荣获结题评审会展板展示项目一等奖,陈香潼、李天昊、孟芙卿荣获二等奖,黄竟逸、吕一泽、付艺文、詹雯静、徐鸿锋、周珺荣获三等奖,侯锦雯、郭明烨、王翔秋、宋临晚、白文斌、朱荣祎、洪子玹、刘禹豪、张书豪、杨乐源、张轩汇、刘霁霄荣获优秀奖。
最后,由杨恩策进行点评和总结,他祝贺同学们取得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对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强调同学们要重视学术规范、注重思维与辩证能力的锻炼,学习如何讲好科学故事,提升科研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力等,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下一阶段的科研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题评审会既是对过去一年同学们自主进行科研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启迪。每一份成果都承载着无数夜晚的灯火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全力为学生的科研探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努力培养未来医学的开拓者和领航人。
2020级“创新人才设计实验”结题评审大会报告暨北京大学医学部“未来医学之星”奖获奖名单
序号 | 报告人 |
指导教师 |
课题题目 |
奖项 |
1 |
余佩隆 |
徐成冉 |
小鼠腹侧内胚层谱系分化的单细胞模式 |
特等奖 |
2 |
刘彦君 |
孙金鹏 |
GPCR在1型糖尿病胰岛中的功能研究 |
一等奖 |
3 |
许依诺 |
王韵 |
外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施万细胞的亚型变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二等奖 |
4 |
邱琬婷 |
张培培 |
WDR45调控应激颗粒解聚的作用机制 |
|
5 |
吴一鹤 |
吴聪颖 |
光控分体APEX2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定向进化 |
三等奖 |
6 |
马浩翰 |
姜长涛 |
原住大肠杆菌工程化底盘的收集表征与生物控制系统的构建 |
|
7 |
伍铤 |
王韵 |
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假激酶CaMKv抑制CaMKIIα自磷酸化活性的机制研究 |
优秀奖 |
8 |
刘一冉 |
赵东宇 |
卵巢癌中超级增强子调控网络构建 |
|
9 |
郑荔文 |
邢国刚 |
探究慢性应激诱导抑郁的神经回路机制 |
|
10 |
吕俊萱 |
黄薇 |
ApoC3基因缺陷在仓鼠心梗后心衰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
11 |
邓韬 |
邱晓彦 |
健康人群和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复合物差异研究 |
|
12 |
刘霄 |
乔杰 |
人类DNA甲基化代际遗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
|
13 |
刘雨辰 |
初明 |
HPGDS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机制研究 |
|
14 |
周云煊 |
张君 |
精子发生相关蛋白SPATA2作为肿瘤免疫学和预后标志物的泛癌症分析 |
2020级“创新人才设计实验”结题评审展板展示奖获奖名单
序号 |
负责人 |
成员 |
指导教师 |
项目名称 |
奖项 |
1 |
沈宇航 |
无 |
姜红 |
针刺通过调控正中隆起通透性治疗肥胖 |
一等奖 |
2 |
倪悦然 |
无 |
柏林 |
病原真菌质膜 H(+)-ATPase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
3 |
郝文琴 |
无 |
赵颖 |
CAFs 通过 LIN28B 调控 Pcsk9 的分泌影响 PDAC 的免疫 微环境 |
|
4 |
陈香潼 |
无 |
姜红 |
青少年时期长期睡眠剥夺对小鼠成年后代谢水平的影响 |
二等奖 |
5 |
李天昊 |
无 |
李婷婷 |
疾病相关相分离蛋白和小分子药物靶标关系表征 |
|
6 |
孟芙卿 |
无 |
邓觅 |
B 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死亡机制研究 |
|
7 |
黄竟逸 |
周嘉蕊 宋若辰 |
张嵘 |
异常社交模型大鼠社交行为的自动聚类与分析研究 |
三等奖 |
8 |
吕一泽 |
无 |
张岩 |
心脏巨噬细胞中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的亚 型及可变剪接体分布分析 |
|
9 |
付艺文 |
无 |
郑乐民 |
炎性刺激使中性粒细胞通过 GSDMD 发生 NETosis,影 响脑血管内皮细胞并破坏血脑屏障 |
|
10 |
詹雯静 |
无 |
夏朋延 |
开发一种可用于基因敲除的 Dre 重组酶改造体系 |
|
11 |
徐鸿锋 |
韩雪虎 |
铁璐 |
基于转录组和单细胞测序构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预后生 物信息学模型 |
|
12 |
周珺 |
王玉洁 |
沈弢 |
肿瘤内定植细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初探 |
|
13 |
侯锦雯 |
李华阳 张祉昱 |
邢国刚 |
蓝斑-前扣带皮层回路在慢性痛共病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 |
优秀奖 |
14 |
郭明烨 |
无 |
万有 |
一种基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药物的 PTSD 病理性记忆动 物模型的构建 |
|
15 |
王翔秋 |
梁力宁 |
秦丽华 |
低雌激素状态下小鼠下丘脑视前区谷氨酸能和 GABA 能 神经元数量和功能变化的机制研究 |
|
16 |
宋临晚 |
无 |
冼勋德 |
Scara3 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 |
|
17 |
白文斌 |
叶晨曦 |
尹玉新 |
组织定殖菌的定殖特征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探究 |
|
18 |
朱荣祎 |
无 |
李开龙 |
基于 CRISPR/Cas9 的新型抑制型表观遗传编辑器的开发 |
|
19 |
洪子玹 |
无 |
王凯 |
利用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产生 LMNA p.R527C纯和突变诱导多能干细胞 |
|
20 |
刘禹豪 |
潘旭 杨宇杰 迟浩田 李淑灿 |
姚伟娟 |
原肌球调节蛋白 1(Tmod1)抑制 Orai1 蛋白自噬降解的 机制研究 |
|
21 |
张书豪 |
无 |
杨邵敏 |
成人脊柱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和分子 特点研究 |
|
22 |
杨乐源 |
无 |
苏静 |
CDK4 基因扩增在我国人肢端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病理研 究 |
|
23 |
张轩汇 |
无 |
郭宇轩 |
LMNA c.1621C>T 突变相关心肌病的碱基编辑疗法 |
|
24 |
刘霁霄 |
无 |
郭宇轩 |
探究 AAV-SERCA2a 基因治疗载体对心肌细胞成熟度的 影响 |